在低溫下油品是逐漸失去流動性的,沒有固定的凝固溫度。根據油品組成的不同,油品在低溫下失去流動性的原因有兩種。
(1)黏溫凝固
對于含蠟少的油品或不含蠟的油品,當其溫度降低時,黏度迅速增大,當黏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,油品就會變成無定形的黏稠玻璃狀物質而失去流動性,這種現象稱為黏溫凝固。油品凝固現象主要取決于其化學組成,影響?zhàn)啬痰氖怯推分械哪z狀物質以及多環(huán)短側鏈的環(huán)狀烴。
(2)結構凝固
對于含蠟較多的油品,隨著溫度的降低,油品中高熔點烴類的溶解度降低,當達到飽和狀態(tài)時,就會以結晶析出。初析出的是肉眼觀察不到細微的顆粒結晶,使原來透明的油品變渾濁。繼續(xù)冷卻,蠟的結晶就會逐漸長大,進一步降溫,蠟的結晶大量生成,形成的網狀的結晶骨架,就會將液態(tài)的油包在其中,使整個油品失去流動性,這種現象稱為結構凝固(或構造凝固)。影響結構凝固的是油品中高熔點的正構烷烴、異構烷烴及帶長烷基側鏈的環(huán)狀烴。
無論是黏溫凝固還是結構凝固,都是指油品剛剛失去流動性的狀態(tài),實際此時油品并未凝固成真正的固體,而是一種黏稠的膏狀物狀態(tài),僅僅是在一定條件下失去了流動性而已。